【學校動態】參考IB教學創校本英文課程 陳國威小學令學生快樂學英文

中小學

發布時間: 2021/12/01 16:11

最後更新: 2021/12/04 12:09

分享:

分享:

陳國威小學在初小英文科引入IB教學策略,提升英文科趣味。

我們這一代人,經常有個疑問,為何由幼稚園開始至大學都在學英文,幾乎懂得說話就開始ABC,但普遍英文都是差,至少絕大部份人對英文溝通都是信心相當低,更悲哀的是當英文不好,影響的不單是個人信心,而是升學、事業,甚至愛情。無錯,我真是有朋友因為英語的口音太重,而被女朋友取笑及嫌棄,成為分手的導火線。

在英語主導的香港,小小年紀考幼稚園,不少名校幼稚園已要求聽得懂英語指令,即使是簡單舉手、拍手,對一個2歲的小朋友而言,面對一班大人又廣東話、又英文,真是夠煩厭,平日食個飯,所有食物都有兩個名,什麼訊息都是雙語廣播。報小學名校就更不得了,只要英文不達流暢溝通水平,還是回家等消息吧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最簡單的理解,我們這一代的香港學生的英文學不好、沒信心,不外乎是因為學習的都是「課堂英語」,當難以在日常生活應用英語,一切皆是紙上談英語。

不過,今天學校都想盡教英語的辦法,我認識這間將軍澳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,學校就參照國際IB課程所提倡的10個學習者培育目標(Learner Profile):培育學生成為積極探究(Inquirers)、善於思考(Thinkers)、善於交流(Communicator)、善於反思(Reflective),處事有原則(Principled)、思想開明的(Open-minded),並要知識淵博(Knowledgeable)及富有愛心(Caring)、以及具有敢於冒險(Risk-takers)及身心平衡(Balanced)的毅力和精神,推行校本PIE(Primar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)課程,將英語融入日常學習、生活及思考的內容,令學生可以學習英語及以英語學習。

校長韋淑貞解釋,傳統教學模式聚焦於知識傳授,學生大多跟隨指令或指示學習,而培養出來的小朋友大多習慣按指令行事,學習過程較被動,這對於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被動的學習模式,或較易令學生日後被淘汰。

她說:「希望新課程能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思考、探索、發言及解難,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利用英語,進行日常生活的探究活動,真正把英文融入生活中,並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。」

我就相當認同學校將英語融入生活之中,我回想起自己英文最純熟的年代,就是美國籃球最盛行的時期,只要有興趣,一切學習都會變得自然。

香港電台第一台《我們不是怪獸》,「梁永樂-怪獸爸爸and friends」,周日晚上10點新聞後播出

撰文 : 梁永樂 八爪魚爸爸